400-9931-117 021-33615188
首页  >   技术知识

温湿度与通风系统设计

发布日期:2025-10-27

干燥房的温湿度与通风系统设计是其性能和能效的核心部分。科学的设计不仅能保证干燥效率,还能减少能耗、延长设备寿命。以下为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点与技术方案:

一、温湿度系统设计

1. 温度控制目标

设计原则:干燥房的温度控制应根据干燥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进行精确调节。

一般工业干燥房温度范围为 40℃–120℃;

对于特殊材料(如锂电池极片、医药品),可能要求 恒温±0.5℃。

温区划分:可将干燥房划分为预热区、恒温区、冷却区,实现分段控温以提升能效。

2. 加热系统设计

加热方式:

电加热:结构简单,控温精确,适用于中小型干燥房;

蒸汽加热:能量密度高,适用于大型或连续式干燥生产;

热风循环加热:通过循环热空气保持温度均匀;

远红外/微波加热:适用于特种材料干燥。

控制系统:采用PID智能温控系统或PLC控制系统,实现自动温度调节和安全报警。


3. 湿度控制与除湿设计

除湿设备选择:

对普通干燥工艺,可采用冷冻除湿机;

对低露点(-40℃以下)或超干环境,应采用转轮除湿系统;

高精度行业(如锂电池、电子)可采用净化除湿一体化系统。

除湿布局:除湿机应布置在回风管道或空气循环初端,以便最大限度回收湿气并防止冷凝。


4. 湿度控制系统

采用湿度传感器 + 自动控制系统,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节除湿机或加湿器运行;

设计湿度稳定精度应控制在 ±2%RH 以内;

加湿方式可采用超声波加湿或高压微雾加湿。


二、通风系统设计

1. 空气流动设计原则

气流组织:

水平送风:适合长条形干燥房;

垂直送风:适合大型干燥空间,能保证上下温度一致;

混合送风:对热敏性物料,兼顾干燥效率与温度均匀性。

气流速度:

通常控制在 0.5–2.0 m/s;

对薄层物料或轻质物料应减小气流速度,防止飞扬或吹动。


2. 新风与排风系统

新风补给量:根据干燥过程中的湿气排放计算,新风量应占总风量的 10–20%;

排风系统:应设置风量调节阀和湿度联动控制,确保湿空气及时排出;

负压控制:对于有粉尘或有机气体的场合,设计负压系统防止泄漏;

能量回收:排风热量可通过板式换热器或转轮热回收器回收,提升能效。


3. 循环风系统

设计目的:循环风可实现干燥房内气流均匀、温湿度一致;

循环比例:一般取 70%–90%;

风机选择:采用变频离心风机,根据温湿度自动调速以节能降噪;

过滤系统:在循环风入口设置高效过滤器,防止粉尘积聚与二次污染。


三、控制与监测系统

1. 自动化控制

使用PLC或DCS系统对温湿度、风量、压力进行实时监控与反馈控制;

支持多区联动控制与数据记录,实现智能化管理。

2. 传感器布局

温湿度传感器布置应覆盖典型工作区(上、中、下、进风口、排风口);

每个传感器应具备±0.5℃温度精度与±2%RH湿度精度。

3. 报警与安全联动

当温度、湿度超限或风机故障时,系统自动报警并执行安全停机;

与防火报警系统联动,确保安全运行。


四、节能优化措施

热回收装置:利用排风余热加热进风,节能可达20%–30%;

变频控制系统:根据实时负荷调整风机与除湿机运行状态;

分区控制:不同区域独立温湿度调节,避免整体过度加热;

保温材料优化:墙体、地面采用聚氨酯或岩棉板保温,减少热损失。